略论新四军廉政建设的深刻内涵

07-29 15:07   安徽纪检监察网  

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始终坚持做廉政建设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创建了廉洁高效的抗日民主政府,锻造了纪律严明的人民军队,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新四军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和形象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政历史经验。新四军廉政建设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一、以理想信念为支撑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思想上的总开关、总阀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战争年代如果精神上“缺钙”,就不仅仅是得“软骨病”的问题,甚至危及自己的气节、生命,而且有可能留下千载骂名。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日武装,是靠革命理想和严明纪律组织起来的铁军,这里的理想就是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主要是指跟党举旗的信念、抗战到底的信念、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信念。新四军在理想信念方面的崇高和坚定,成为新四军廉政建设的精神支柱。

新四军是由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来的,虽然部队归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佩戴国民党青天白日帽徽,但是,新四军始终红心向着共产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忠实执行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正因为如此,新四军才能在艰苦卓绝、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才能经得起任何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无所畏惧,一往无前。

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主要是看面对非常境遇、非常考验、非常诱惑的时候能否挺得住,能否站得稳、能否不动摇。新四军教导总队教育长冯达飞在皖南事变中被俘,蒋介石念其是黄埔一期毕业生,令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实施劝降,表示将委以重任。冯达飞回答:你知道我是黄埔生,可见得我反对蒋介石并不是盲目的。我到过苏联,可见得我晓得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他义无反顾,慷慨赴难。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七团团长巫恒通在反“扫荡”中负伤被俘,拒医绝食8天而壮烈殉国,陈毅称之:“死节之惨烈,抗战以来所仅见。”

新四军的理想信念在整编以后环境待遇变化时没有动摇;皖南事变时在死亡威胁面前没有动摇;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在生存极限挑战面前没有动摇。新四军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树立了典范。正是有了理想信念的坚定支撑,新四军廉政建设才显得有力、深入而持久。

二、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新四军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

新四军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下依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应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困,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诸如在战争间隙经常做些帮民耕作、救荒济灾、减租减息、修桥补路、兴修水利、教授文化、送医送药、剿匪除害等行善积德利民之事,被誉为德政之师。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河南永城时,司令员彭雪枫曾写一副对联,要求贴在连队和机关俱乐部墙上:“政府卫队保卫政府乃是义务人民护兵爱护人民原为本分”,横批:“拥政爱民”。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有一句名言:“人民群众是革命军队的母亲,母亲有了困难,我们立即到母亲那里去尽孝道”。正因为如此,在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军政、军民关系非常融洽。据地老百姓过年过节,烧香拜佛,跪在菩萨面前祷告平安,二是保佑新四军平安。

以兴修水利为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大多处于江淮和沿海地区,水患不断,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在领导华中军民开展敌后抗日斗争的同时,努力兴利除弊,改善民生。据统计,自1940年秋至1943年春,华中军民共修筑圩堤818公里,开竣大小河流和水道3370公里,使1100余万亩土地受益,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其中,兴修水利最有成效的是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和第三师师部驻地阜宁县。

1939年夏,阜宁县东部沿海地区遭受海啸,海堤决口,淹没农田33.4万顷,淹死民众1.5万余人,造成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1940年秋,阜宁县又一次遭灾,百姓十室九空。1941年春新四军三师进驻移后,建立县参议会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参议会讨论决定修筑海堤,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担任修堤委员会主席,决定不由群众负担筑堤资金,而以盐税作抵押,发行100万元公债解决。工程于1941年5月15日开工,至7月31日竣工,修筑了一条高3米、底宽19米、绵延45公里长的捍海大堤,蔚为壮观。

可是,在筑堤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却颇费周折。早在县参议会讨论筑堤提案时,就有部分议员怀疑共产党与国民党一个样,是筹钱粮“中饱私囊”;在筹措粮草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大肆蛊惑人心,散布“新四军站不长,筑堤是假,骗钱抽壮丁是真”等流言蜚语,动摇民心;在筑堤过程中,时值梅雨季节,民工病者十之三四。特别是日军飞机不断低空骚扰,伪军、海匪到工地“扫荡”抢劫,先后偷袭杀害了多名工作人员,连县长宋乃德都险遭毒手。

为了保证筑堤,新四军第三师部队一边反“扫荡”和保护军部转移,一边抽出兵力保护民工筑堤,还在工地粮食供给困难时,将刚购进的12万元军粮全部无偿让给民工食用。经军民同心协力,终于如期将海堤修筑成功。

堤成第二天,海啸翻腾而至,水位比1939年大潮高出20厘米,时间延长20分钟,但新筑海堤高大坚实,屡经冲击,岿然不动。阜宁人民万众欢腾,无不交口称赞共产党、新四军和以宋乃德为县长的抗日民主政府的功德,公议将此堤命名为“宋公堤”,以与宋朝名臣范中淹在苏北沿海一带修筑的“范公堤”相媲美,并勒石立碑,永久纪念。至今在阜宁县还流传着一首《赞“宋公堤” »的歌谣:“从南到北一条龙,不让海潮到阜东(指阜宁县东部地区),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

三、以勤俭清廉为规范

抗战时期,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天灾、人祸”频发,人民生活苦难深重。“天灾”主要指水旱及病虫灾害,“人祸”主要指战火,即日伪顽军的多面夹击。新四军生存发展环境极其恶劣,物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皖南事变前国民党政府每月拨付军饷13.5万元,当时新四军约为10万人,包括吃、住、穿、医疗在内,平均每人每月1. 3元,而且从1940年9月开始就停发了。叶挺军长描述新四军的条件是:“饷款不济,军食不足,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番号被取消,新四军重建军部,辖7个师一个独立旅约9万人,军饷、弹药全部自筹解决。在这样的条件下,勤俭清廉的行为规范就成为新四军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成为战胜困难、走向光明的制胜法宝。

能吏寻常见,清廉第一难。新四军勤俭清廉的规范分为四个层面是思想意识上树立正确享受观。针对意志薄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者,新四军各部队十分注重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共产党人的享受观,即求阶级的享受,而非个人的物质享受。要求勇于解剖自己,洗净思想污垢,形成廉洁自律的内控机制。二是衣食住行上克勤克俭,反对贪污浪费。各根据地普遍开展增产节约、反对贪污浪费活动;针对“浪费比贪污好听些,只要不贪污,浪费一点不要紧”的观念,重申:浪费是“合法的贪污,变相的贪污;对民力、对物质资财不爱惜,无异于对党对革命不负责任,无异于犯罪。”(刘少奇语)三是人际关系上倡导官兵平等,拒绝特殊化。刘少奇在《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应该懂得在人民内部居于特权地位对于自己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是一种侮辱。四是在建政施政上主张民主用人、秉公用权;绝不以权谋私、损公肥私,真正做到方志敏所说的:居高位而无分文,理万财而毫厘不沾。

新四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留下了许多生动故事。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曾在部队率先改革制服,将单军服去掉翻领改直领;去掉两只口袋,停用绑腿布;减掉军帽上的围圈,只扎一道线作象征;将中式军裤去掉宽大的裤腰,改为西式窄裤腰等。仅此一项,每人每年少用一尺多布,全师部队加地方武装约三万余人,就节约布料万余米。党政军机关规定节约口粮的标准,脱产人员开会自带粮票,一律不予报销;提倡吃糙米、杂粮,以菜代粮;一切军用器材、卫生用品和人员编制都有严格限制,违反必究。黄师长自己棉衣破旧,坚持不换,补补再穿,还将洗脸毛巾剪成两块使用。他说:“整条毛巾洗脸太浪费,因为洗脸时只用当中的部分揩脸,两头揩不到,结果当中被揩破了,两头还是完好的。5000条毛巾剪两段,够10000人洗脸。”新四军第三师从师长做起,上行下效,大家心服口服,自觉行事,持之以恒。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俏皮话:“要穿好去六师,要骑马到四师,要吃苦蹲三师……!” 1941年5月,军部在盐城召开各师供给部长会议,刘少奇在总结讲话中说过:“全军七个师,三师人最多,花钱却最小,应当学习他们的经验。” 1942年3月,刘少奇奉命离开军部回延安,路过山东期间,曾在一次干部大会上赞扬黄克诚师长为经济学家。周恩来也曾称赞黄克诚是管家理财的行家。他说:“他这人我了解,你给他一万块钱,他能当十万块钱用。”

新四军领导人自我要求非常高、非常严格,在思想意识领域擅于解剖自己,勇于触及灵魂。二师师长罗炳辉1943年写了四篇日记,专题回顾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实践和学习的感受,日记中写道: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还有什么个人利益可讲的?我自省自己更感内心安慰了。二师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在参加了最后一期整风学习后谈自己的体会:一个革命者在经历中可以有许多机遇,有幸或不幸,位置有高有低,绝不因一时倒霉而灰心,也绝不要因一时幸运而忘乎所以。体现了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平平淡淡度日的高风亮节。

四、以艰苦奋斗为主题

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廉政建设的主题和主线就是围绕在民族解放的战场上能够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在民主政权和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上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勤政廉政的典范、做为国为民的楷模。正所谓“逆境顺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

新四军战史上,新四军在处境险恶、装备落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铸就了坚不可摧的铁军精神^ 8年抗战中,新四军抗击日伪军最多时达39万,自身伤亡8万,其中团职以上350多人,展现了新四军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华中人民的长城”的光辉形象。

新四军众多英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敢于以命相搏、以死相拼,无论是堵抢眼、还是肉搏战、悬崖跳海、还是与敌同归于尽,都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即以铁军精神压倒了日军武士道精神。

在民主政权和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上,新四军各区普遍开展了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同样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1942年至1943年,为了节省民力,改善民生,精兵方面,主要将部分主力充实到地方武装,提高地方部队战斗力;简政方面,缩小合并行政区域,减少行政机构层级。军部和各根据地党政机关带头精简,公职人员大为减少,人民负担明显减轻。同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加供给,保障军需民用。

五、以制度惩戒为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新四军廉政建设注重廉政立法,通过制度建设和严格制度约束、惩戒,将廉政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8年抗战中,新四军发布了一系列条例、布告、纪律、军规、制度、施政纲领、守则、公约等,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监督、预防、惩处并重的廉政建设制度体系。同时,十分注重加强军政纪律和制度的执行力度,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确保军令、政令畅通和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较有影响的制度体系有:《新四军十大群众纪律》、《拥政爱民十大公约》、《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人权保障条例》等^新四军廉政制度体系完备,规定严格,惩处有力。《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贪污抗币1000元或粮食1000斤以上处以死刑,皖江、淮北地区甚至规定贪污抗币3 0 0 元和5 0 0 元以上, 或挪用公款2000元以上处以死刑,惩处相当严厉。

1939年,新四军公开处决了一名贪污腐化的干部。对此,国民党右派分子欣喜欲狂,认为这是攻击和诽谤共产党、新四军的极好机会。 一批反动官吏和豪绅,连夜炮制了一篇文章。文中用最肮脏、最卑鄙、最恶毒的语言来攻击新四军,并气势汹汹地找到《无为日报》的社长兼主编吕惠生,强令他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全文登载。吕惠生接下稿子,却在这篇文章前加了一段按语:古今中外,文武官吏,贪污腐化、营私舞弊者,罄竹难书!若详为录其罪行,非车载斗量不可,超过x罪行的岂止千万耶?然而唯有新四军,能有如此严明纪律,不管对人民功劳多大,地位多高,一旦犯法,罪不能容。这是史无前例的!读者可以从中悉其真理,如国家今后能依此为范例,委实大快人心啊!第二天报纸一发,影响极大,读者纷纷称赞新四军纪律严明,一支铁的军队。吕惠生后任无为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皖中行署主任,廉洁奉公,一心为民,是抗战时的廉政模范。

六、以领导风范为引领

常言道: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打铁还需自身硬”。新四军廉政建设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都体现了领导带头、率先垂范的内容。新四军领导人以自身坚定的信念、过硬的素质、模范的言行带动和促进了新四军廉政建设的发展和廉洁高效风气的形成。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叶挺临危受命担任军长,忠诚于党,矢志不渝。1 9 4 1 年1 月皖南事变中被扣, 在长达5 年的囚禁生涯中多次拒绝蒋介石集团的劝降,在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囚歌》,表达了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1 9 4 6年3月5日出狱第 天即向中共中央写了人党申请书。副军长项英毫无军首长的架子,穿着朴素,平易近人,和战士打成一片。1938年冬从司务长那里借款3元招待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借款从他第毅从善如流,1942年5月在盐阜区各界人士座谈会上,面对众多开明人士对边区政府提出的尖锐批评意见,发表了长篇演讲,披肝沥胆,公开承认错误,表明纠正的决心,表现了共产党人敢于自我亮剑、光明磊落的博大胸襟,全场共鼓掌21次。政治委员刘少奇党性强、修养高、淡物欲、求奉献;副军长张云逸身居高位,始终以普通党员身份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等,所有这些,都对军民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引导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正向发展,可以说,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是新四军廉政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核心推动力,在领导言传身教的感召下,军政多数干部自觉形成了献身革命、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深受群众的爱戴和称颂。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深刻把握新四军廉政建设的内涵,学习新四军廉政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推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