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棠樾:慈孝天下无双里 衮绣江南第一乡

11-28 15:46  

 棠樾村位于黄山市歙县,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这个村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七连座牌坊群世所罕见。

忠臣坊、慈孝坊、孝子坊、节孝坊……七座牌坊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每一座牌坊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那气势恢宏的景观,都是旌表棠樾人的美德,也是棠樾鲍氏的为人准则。

乾隆下江南时,称许为“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

棠樾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约公元1130年),至今近900年的历史。前临徽州盆地,北靠龙山,南倚富亭山,丰乐河从山前流过,古村所处的位置正是传统风水中所谓“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环境。棠樾村名来源于《诗经》“甘棠”篇中周朝贤臣吕台伯的故事。吕台伯深入民间,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其亲民朴实的作风甚得民心。百姓特意把这棵甘棠树保护起来,让它枝繁叶茂、清阴满地。此后,人们根据这一典故,以“棠阴”一词比喻“德政”,棠樾的“樾”字,即表示“树阴”。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鲍安国募集乡勇,贴钱充军饷,帮助妻弟汪华保障徽州六州。唐朝立国后,汪华、鲍安国被封为越国公和六州总管。此后也有人将村名写作“唐越”,以纪念两人保境安民的功绩。宋末元初,盗贼四起,鲍荣5世孙鲍宗岩与其子鲍寿孙遇盗争死,事迹载入《宋史》,人称慈孝鲍氏,改村里为慈孝里。在村族环境的熏陶之下,棠樾鲍氏族人皆以慈孝为行事准则。

 七坊现一村见证家国大爱

棠樾牌坊群的第一座为建于明朝嘉靖初年的鲍灿孝行坊。鲍灿读书很用功,却并不想做官。他妈妈双脚长期患有毒疮,鲍灿便每天为她吮吸血脓,最终让妈妈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亲们,多年后,大家申请为他建造牌坊。鲍灿虽未入仕,不过曾孙鲍象贤官至工部尚书,所以鲍灿获赠兵部右侍郎衔,而鲍象贤因镇守云南、山东,立有军功,同样也立有一座尚书坊。

棠樾牌坊群的另一座慈孝里牌坊,其背后的故事也让人动容。元代叛将李达率部烧杀掳掠,棠樾村的鲍佘岩被叛军抓获,眼看要惨遭毒手。此时,其子鲍寿孙由藏身处毅然跳出,甘愿代父就义。这让父亲大为不忍,两人竟争着要替对方去死。目睹这一罕见情景,连刽子手都不忍下刀,父子俩最终脱险。朝廷为此御制“慈孝里”牌坊。鲍氏父子的事迹千古流芳,明永乐皇帝曾题诗:“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帝下江南时,也欣然为鲍氏宗祠题联:“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

乐善好施坊、孝子坊、节孝坊……“七重门”牌坊群不仅彰显古徽州地区灿烂的建筑文化特色,也充分展示出当地淳朴、精诚、仁爱的家国情怀。

 “女祠”清懿堂弘扬传统美德

在棠樾村西端,两座祠堂相向而立,一为敦本堂,俗称“男祠”;一为清懿堂,又称鲍氏妣祠,是我国唯一现存完好的女性祠堂。在“女人不进祠堂”的旧制下,清懿堂的存在显得十分难得。

清懿堂寓意女子德行美好,是棠樾村盐商鲍启运于清朝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所建。 “因家祠旧奉男主,未女主,遗命其子有莱重建女祠”,他有感于鲍氏家祠仅奉男主人,鲍氏妇女死后,神位竟无处存放,因而嘱咐儿子鲍有莱修建一座女祠。之后,鲍启运的嫂子汪氏捐出积蓄,购田百余亩,以很低的地租供族中妇女耕种。对贫困的妇女,按祠规每年救济干谷二石(约合300斤),同时还补贴一些“脂粉钱”。汪氏的义举,使清懿堂有了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清懿堂为三进五开间结构,与一般祠堂不同的是,清懿堂的朝向为坐南朝北,据说,这出自《易经》中“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说法。大厅照壁正中高悬书法家鲍鉁手书“清懿堂”三字巨匾,旁边是晚清名臣曾国藩所书“贞孝两全”的横匾。门厅外的八字墙,细致地刻着玲珑剔透的砖雕,有学者认为其工艺代表了徽州砖雕之最。清懿堂享堂龛座上排放着7位女子的牌位。据《民国歙志》载,棠樾鲍氏美德女性,仅明清两代就达59位。她们有的含辛茹苦,独自抚养子女成人;有的孝老爱亲,赡养公婆;有的任劳任怨,充当贤内助……一个个牌位书写着一幕幕可歌可泣的传奇。

年近九旬的鲍氏第30世孙鲍树民告诉记者,在古板的宗法制度下,祠堂平时关闭,闲人不得随意进出,古徽州地区则详细规定,年龄未满50岁的女子不得询问家族事务,一生不准踏入祠堂。但在清懿堂,女性不但可以入祠祭祀,还能共商女性大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徽商的头脑活络与深明大义。徽州地区现存82座牌坊中,女性牌坊占了37座。省地方志专家史五一认为,作为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徽州女祠既与传统宗祠保持紧密联系,又体现了封建女性的觉悟与社会变革。

孝慈为怀无愧于天地之间

棠樾鲍氏以慈孝为怀,进而扩展到现实生活中尽职尽责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尽心尽力地去关照社会上的每个成员,以成就自我人格和社会公德,无愧于天地之间。12世鲍汪如在明初朝廷颁行“开中法”,鼓励商人输粮至边区换引销盐,成为徽州盐商的先驱。在乡里积谷赈灾,散财济贫。作题居室诗有“达则善天下,未达善一身”之句,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其孙鲍灿,有孝行,为母吮疽,受朝廷旌表。鲍逢仁之子宜瑗,恤贫济穷,修葺塘堨,平居有购田四、五百亩以济养族内贫穷无告者的想法。其次子鲍启运谨记父亲的志向,锱铢积累,于十年时间积田540亩,立体源户,赠送宗祠,每月发放稻谷赡养族内无依无靠之人。鲍宜瑗长子鲍志道捐建紫阳书院……自元至清,棠樾鲍氏载入民国《歙县志·义行》列传有20人,为他地罕见。

200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棠樾,在鲍氏宗祠为牌坊群挥毫题词后,激动地说:“如此灿烂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她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