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一代名臣王茂荫:清正廉洁 直言敢谏

©原创   04-12 12:23  

王茂荫家乡歙县全景

歙县有着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文化灿烂、名人辈出。马克思《资本论》里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就出生在这里。

王茂荫(1798—1865),原名茂萱,字树之,号薖甫,歙县杞梓里人。34岁以捐监生应京兆试改名茂荫,改字椿年,号子怀。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及兵、工、吏部右(左)侍郎等职,其货币思想问鼎我国近代货币思想史最高成就。

王茂荫

清正廉洁,正德立身传家风

王茂荫六岁丧母,其父在外经商,祖母方氏将其抚养成人。方氏遵循传统道德,深明大义,治家有方,备受敬重。她不希望孙子升官发财,而是希望孙子勤廉从政。

道光十二年(1832年)九月,三十四岁的王茂荫及第进士,备官户部后,乞假归省,其祖母谆谆告诫:“吾始望汝辈读书识义理,念初不及,今幸天相余家,汝宜恪恭尽职,毋躁进,毋营财贿,吾与家人守吾家风,不愿汝跻显位,至多金也。”道光十七年(1837年),方氏八十寿辰,已在户部任职的王茂荫乞假省视,祖母告诫他的还是“吾家虽贫寒,粗足自给,愿汝善守身,不愿汝积多金也。”

王茂荫自己遵循祖训,并以其自身言行发扬光大,他要求儿孙自觉传承其家风。晚清时期,官场腐败相当厉害,“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王茂荫身为二品大员,但家中并未因其显贵而巧取豪夺一瓦一垅。他生前并没给后人留下什么财产,去世前曾平静地告诫后人说:“吾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吾以德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自己不要什么,两袖清风足矣!”

孝悌为本,力求忠孝两全

王茂荫生活的那个时代,京官是可以带家眷的,而王茂荫却是一个例外,他在北京为官三十多年,始终只身居住在宣武门外的歙县会馆中。因病开缺养病的几年,甚至还迁居北京东门的玉清观和北通州潞河寓居。他不是不想把夫人吴氏带往京城,而是考虑祖母、父亲、继母年事都已高,遂将夫人留在老家侍候,以代他尽孝。咸丰六年,夫人吴氏到京城探亲,也同住会馆房舍,去时将纺纱车也带上了。吴氏在北京才待几个月,便又匆匆南归,回到老家侍候公婆。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元旦,他在京接家书,得知祖母老景日盛,恐不久于人世,遂告假归省,二月抵家时闻祖母已于正月初八日去世,他抚棺长号,自恨归晚,哀恸不能自已。父亲七十岁时,王茂荫一再想辞官归养,但父亲终不许。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二月,王茂荫在京接父亲病信,急忙乞假南回,刚刚踏上故乡的土地,已闻父亲去世讣音,他悲号擗踊,痛不欲生,以不及侍汤药、视饭含为憾。

在家守制期间,他奉父亲灵位于堂上,晨夕奉餐上食如平时。三阳坑姑丈、姑妈去世时,他因家乡战乱和自己抱病在身,不能回里奔丧探视,但都嘱人送回丧礼和挽辞。王茂荫曾为杞梓里家庙“承庆祠”写过这样一副楹联:“一脉本同源,强毋凌弱,众毋暴寡,贵毋忘贱,富毋欺贫,但人人痛痒相关,急难相扶,即是敬宗尊祖;四民虽异业,仕必登名,农必积粟,工必作巧,商必盈资,苟日日侈游不事,匪癖不由,便是孝子贤子。”王氏“承庆祠”族人已繁衍了好几代人,至今他们仍不忘这副楹联。

直言敢谏,青史留名平天下

王茂荫立朝清直,遇事敢言,在咸丰、同治两朝,他前后上了一百多个奏折,讲的都是国计民生大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避权要,力持正论,不惜犯颜直谏,有“古大臣之风”,深得朝野敬仰。

咸丰朝实行过两项币制改革,一是发行钞币,二是铸颁大钱。王茂荫是发行钞币的首倡者,铸颁大钱的反对者。王茂荫因主张行钞而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成为清政府主管财政货币事务的要员之一,又因反对和制止通货膨胀,主张钞币兑现一再上疏,决不妥协,因而得罪了户部尚书花沙纳等反对派,得罪了亲王大臣,直至得罪了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咸丰皇帝,结果受到“申饬”,被调离户部。这件事在当时震动很大。其实,王茂荫真正得罪咸丰皇帝,致使龙颜大怒的,是他在咸丰五年(1855年)所上《请暂缓临幸御园折》。王茂荫因直言极谏而遭受挫折,幸灾乐祸者难免,而正直之士则无不对他表示钦佩。与王氏同朝为官的名臣何璟说:“新安王子怀先生,立朝三十年,謇谔尽诚,著于中外。”歙县清末翰林许承尧一再声称:王茂荫单凭《请暂缓临幸御园折》,即足以名留千古!

王茂荫在同治朝复出之初,有道“上谕”肯定他八个字“志虑忠纯,直言敢谏”。他在弥留之际一再告诫后人,这八个字是“皇上天语”,不可遗忘,要遇事敢言。他去世后,长子王铭诏遵父遗训,选青田冻石请名手镌刻“直言敢谏之家”印章一方。王家曾将其置于王茂荫灵堂之右,以垂示子孙永以为训。

“直言敢谏之家”印章

同治四年(1865年),王茂荫在籍病逝后,同治皇帝在谕批中肯定他“廉静寡营,遇事敢言,忠爱出于至性”。不少当朝大臣给他送来挽联,曾国藩撰送的挽联是:“七旬耆宿,九列名卿,谁知屋漏操修,尚同寒士;四海直声,卅年俭德,足令朝廷悲悼,何况吾曹”。李鸿章撰送的挽联是“直声誉丹毫,从此朝廷思汲黯;清风高白岳,可堪乡里失袁修。”

同治六年(1867年),德文版《资本论》出版,在其第一卷第一编第三章83号注脚中提及王茂荫的货币思想,成了《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同年,《王侍郎奏议》刊刻行世,后两次“补遗”刊刻,共收录其奏稿103篇。此后,《王茂荫列传》、《王茂荫集》、《王茂荫年谱》等记载王茂荫生平、思想的书籍、文章相继刊行,广泛传播王茂荫治学、为官、修身、齐家思想。如今,王茂荫已经成为黄山市廉洁教育的典范。

马克思《资本论》

撇开王茂荫所处朝代的历史局限性,他一生秉承的求知、廉静、求真、忠孝、民本思想,依然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和谐社会(“平天下”)建设的坚实基础。王茂荫的“家训”也绝非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教诲或嘱咐,更是凝结他一生求学、为官、做人的感悟,也是对徽州家风、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

王茂荫家乡徽州古城

王茂荫故居所在地雄村

为了充分挖掘王茂荫思想文化内涵,促进徽州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政治文化正气充盈,2017年10月13日,“王茂荫思想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歙县召开,社科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经济学、徽学等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

歙县王茂荫思想研究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

据悉,歙县将依托“王茂荫思想研究会”,通过理论研究和廉政实践相结合,发掘精粹的王茂荫思想,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文艺创作、宣传教育等活动,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发挥教育启迪作用。通过打造王茂荫故居陈列馆、建立王茂荫奏稿专题展区、设立王茂荫思想展示馆、命名一条茂荫大道、建设一个王茂荫主题公园、开辟一条王茂荫研学线路、围绕王茂荫创作一批文学作品、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出生地)建立国际友好城市等系列举措,进一步丰富古城歙县名人文化内涵,不断推进歙县经济发展、人文塑造、吏治教育、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打造廉政品牌,扩大对外影响,以名人效应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歙县召开王茂荫思想学术座谈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