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手记|闻汛而动 向水而战

07-20 15:36   安徽纪检监察网  

入汛以来,长江和内河水位不断上涨,时刻关注雨情和水位成为了我日常生活里的习惯。面对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我们镇纪委将督查模式调整为“全天候”,“全天候”督查防汛责任落实、防汛物资配备、人员转移撤离、险工险段修复、安置点保障等各项工作,虽然马不停蹄,但想到监督工作的背后是保障镇上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便也不觉得辛苦。

自7月6日镇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以来,镇纪委书记翟迎会一直坚守在防汛一线,除了日常的督查工作,他还负责周林村和汪桥村共四个圩口的防汛安全。每天几个圩口巡查下来,他就只能休息几个小时。特别是汪桥村老河圩,堤长5公里,是全镇出了名的“偏圩”,车开不进去,全靠走路才能进去查看圩口,一来一回得走2个多小时,翟书记每天都要走上两回才安心。

“这几天的降雨让水位升了不少,麻城圩埂段不加高很容易漫堤,我们抓紧去看看!”镇纪委翟书记说完便发动车子前往。当我们到达目的地时,指挥部成员和民工正在挖土,装袋、扛土袋、垒袋筑堤……翟书记二话不说,立即参与到加埂队伍当中。他们顶着暴雨、踩着泥水,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虽然穿着雨衣,但身上的衣服还是被雨水、汗水浸透,脚上的雨鞋也灌满了积水。看着几层高的袋子防洪子堤筑起,确定不会有漫堤危险后,大家才慢慢离开,继续沿圩埂开展巡逻查险。

“目前,我市已启动防汛应急预案一级响应,请镇村干部24小时分班值守,抢险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请扎实做好低洼地带群众转移安置工作,特别是老弱病残人员的转移,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7月16日,点开工作群,防汛的相关通知实时发布,在回复收到后,我立即穿好雨衣、雨靴,带上手电筒,跟着镇防汛一线队伍来到襄安镇白鹤村施河圩沙村和社区南关一带一起开展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这个水还没进到我家里来,再说我腿脚也不方便,没必要转移出去吧?”“阿奶,水位一直在上涨,待在家里很不安全,您不用担心,只要您愿意,我可以背着您出去。”

“去安置点住会不会不方便?我家里的东西怎么办?”“大姐,您把贵重物品收拾好带上,冰箱什么的我们帮您搬到高一些的地方,您放心,安置点生活物资都有,有什么需要您可以和我们说,我们帮您解决!”

在面对群众存有转移撤离的疑惑时,我和同事们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解释,从防汛的严峻形势说到家人的安全,从安置点的安置条件说到生活物资的供给保障,诚心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群众转移工作有序地进行着。

我们行走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挨家挨户的查看人员转移情况,针对不同的地势明确不同的撤离路线,联系镇后勤组协助保障安置点和后勤服务……趁着水位还没继续上涨,我们连夜转移了白鹤村34户72人、社区54户100人、汪桥村11户22人、周林村7户17人,绝大多数群众就近安置在附近地势高的亲戚家中,少部分安置在社区襄川小学集中安置点,当天夜里襄川小学集中安置点安置了15户22人,年龄最大的87岁,年龄最小的才5岁。

回来的时候,看看手机已经接近凌晨,后半夜的督查工作也即将开始。我仰头看着天空,黑黑的天空像个熟睡的婴儿紧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掩盖着地平线。“天亮了一定能看见蔚蓝色的天空。”我轻喃道。“放心,雨一停,太阳会出来的。”同事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

因为驻镇,家成了我最近的“远方”,孩子还小,还不能理解什么是防汛,但他知道妈妈是去工作,一边等我回去一边给我加油。“使命必达、在所不辞!”我相信这是所有坚守在防汛抗洪一线党员干部的心声,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更要扛起自己肩上的职责,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迎难而上、向水而战。(无为市襄安镇纪委 毛芳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