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12-06 15:41   安徽纪检监察网  

梅询(965—1041),字昌言。北宋诗人、政治家,宛陵梅氏四世孙。少有大志,敏而好学,时人称为“捷才”。十三岁为秀才,十八岁荐为贡生,廿五岁中进士。入仕后,很快展现了其政治才干,受到宋真宗赏识,欲为重用。宋初,国势孱弱,西夏犯境,灵州危急,以宰相李沆为首,主张放弃。其慷慨陈词,力主借吐蕃潘罗支之力,取“以蛮制蛮”之策,予以救援,并不顾生命之险,自吿奋勇出使吐蕃。事后,为了施展抱负,又多次在朝庭议决国家存亡、安危国防政策上,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遭到朝廷掌权“稳健派”的嫉恨。评其“素有才,而好名喜进”,以至仕途坎坷,被放外任达廿余年。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权兵部尚书知许州军州事。逝世后,追封上柱国、南昌郡开国公,谥“文肃”,葬宣州东南峄山。欧阳修作墓志铭;王安石作神道碑。著有《许昌集》存世。



宣城梅氏名人馆梅洵介绍版块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杰出诗人、文学家。宛陵梅氏五世孙,宣城古名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历任主薄、知县,赐同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在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其摒弃晚唐浮艳诗风,直面社会、关注民生,开创了宋诗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时有“宋文欧(阳修)公第一,诗梅公第一”之说,被誉为宋诗“开山祖师”。其诗,“语意新工”,能得“前人所未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受到历代名家推崇。《宋史》载:“宋兴,以诗名家、为世所传如尧臣者,盖少也。”王曙观其文,叹:“二百年无此作”;陆游评其为李、杜之后第一大家。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著有《宛陵先生集》60卷,诗、文约2900首(篇)存世。欧阳修尊为“诗老”,梅氏家谱、诗集序,父梅让、妻谢氏、及其本人墓志铭,均为欧所撰。


宣城梅氏名人馆梅尧臣介绍版块

梅致和(1298—1366),字彦达,号耕隐。元代著名诗人、经学家。宛陵梅氏善经望十二世孙,梅尧臣直系后裔。幼时聪慧、俊朗,异于群童。父德明博学多才,为贡生,授其上古之书,过目不忘,并能通解其意;落笔文采斐然,蔚蔚大观。舅父礼部尚书汪泽民钟爱有加,教习《春秋》,兼通《周易》、《诗经》。元末政乱,其无意科举,隐居城南,精研《春秋》要义,通达世变之道,贤能才识遐迩闻名,四方贤达争先相交。名臣王士熙、吴铎屡荐其为官;府衙、县署屡聘其入幕,均不受。名门豪族倾慕其声望,欲厚禄延请为弟子师,也婉辞谢绝。而对受制异族,家国无望,相踵于门求知问道者,则诲人不倦,剖析至理。其一生清寒礼义,安贫乐道,乡人呼之为“小夫子”。著《春秋类编》十二卷,《耕隐小稿》四卷,均毁于兵火,仅存诗数首,以《咏独马图》为绝唱。明重臣宋濂慕其德,撰墓志铭。

梅鼎祚(1549—1615),字禹金,号胜乐道人。明代杰出文献学家、戏剧学家、文学家、诗人。宛陵梅氏文峰支系十三世孙,梅守德子。一生勤奋好学,嗜书如命,曾曰:“吾于书如鱼之于水,一刻失之,即无以为生。”其聪颖绝伦,少时即负盛名,不喜举子业,以古学自任。内阁大学士申时行等欲上书举荐,其坚辞不赴,归隐书带园,建天逸阁,藏书、著述于其中。其经史子集,天下之书,百家之言,无不通晓,“发为文辞,沉博雅瞻”。性好交游,文坛巨擘汪道昆、王世贞、汤显祖、焦竑等皆与之交情深厚,倾慕有加。时,“海内无不知有禹金者”,“凡天下吃井水处,无不唱《章台》(《玉合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成就,研究编纂的历代文记、各地文献,创作的戏剧、小说、散文、诗歌等,多达一千余卷,三十余部。《四库全书》收录了十余部,数百卷。



宣城梅氏名人馆梅鼎祚介绍版块

梅膺祚(1558—1634),字诞生。明代杰出文字学家、文学家、诗人。宛陵梅氏文峰支系十三世孙,梅鼎祚从弟,国子监太学生,曾任光禄寺监。其一生沉游书海,著述多种,辞书《字汇》最负盛名,为海内珍本。《字汇》首开汉字方便、快捷,以序检索之先河,将《说文解字》540个部首,简化为214个,并创立按笔划顺序排列检字法;其集古字典之大成,采用多种注音方法,剖析音、义关系,指导书写顺序,辨认形似字;按子丑寅卯十二地支分卷,加篇首、附录计十四卷,收汉字33179个。所收汉字破传统“轻俗重正”偏见,守“正俗兼收”原则,收存“俗”字较多,可作古今字典考证核补之用。《字汇》刊行于明万历乙卯年(1615),梅鼎祚作序,为《正字通》、《康熙字典》编纂时的蓝本,是《康熙字典》问世前,中国唯一最为完备的大字典,在文化史上的地位永远不可磨灭。



宣城梅氏名人馆梅膺祚介绍版块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清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诗人。宛陵梅氏文峰支系十五世孙。其一生无意科举,废寝食者盖四十年,视古历算研究为生命。其搜遍古历算典籍,广泛考证,订误补遗,一字异同,辄反复深思,必通贯乃已;对不守“祖宗之法”之西学,既不泥古守旧,也不盲目崇外,必融通中西,探究源流,正其得失,“每帎上有悟,即秉烛而书之”。其出入古今,纵横中外,“道前人所未发”,著古历算书籍88部,236卷,为我国数学、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康熙帝三次召见,亲笔题写“积学参微”予以褒奖;世界科技史界将其与世界科学巨擘英国牛顿、日本关孝和相提并论。其功底厚重,家学绵延,弟文鼐、文鼏,子以燕,孙珏成、玕成,曾孙鈖、钫,玄孙冲等,在数学、天方学领域皆学有所长,由此形成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宣城数学派”享誉海内外。


宣城梅文鼎纪念馆碑文之一


宣城梅氏名人馆梅文鼎介绍版块

梅清(1623—1696),原名士羲,字渊公,号瞿山,又号梅痴、瞿硎、敬亭山农等。清杰出画家、诗人、书法家。宛陵梅氏文峰支系十四世孙。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读书辄竟夜不寐,以博雅而负盛名。其一生好山水,喜奇景,痴迷诗画,在清初画坛上,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坛巨匠王士桢赞:“画样今无敌,诗名旧绝伦”;《居易录》评:“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宛雅》载:“梅公好画长松……购得珍如唐宋宝物”。当代《中国绘画史》称其“为明清两代山水写生画家之领袖”。其师法自然,体物赋情,适意而为。画风清俊高洁,诗词雄迈隽逸,书法端庄清奇,时人称之“三绝”。在其影响、扶持下,其子侄、孙辈数十人,如梅庚、梅翀、梅蔚、梅磊等,也都在清画坛上产生过一定影响,被称之“宣城画派”。其著作有《天延阁前后集》、《瞿山诗略》、《梅诗诗略》、《稼因草》等。

梅光迪(1890—1945),原名昌运,字子开、迪生,号觐庄。现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宛陵梅氏章务望三十一世孙。幼攻读四书五经,过目成诵,有“神童”之誉,十四岁中秀才。1905年考取安徽高等学堂,后转至上海复旦公学。1911年庚款留美,初入威斯康辛大学,后考入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西洋文学。1915年秋,考取哈佛大学研究院,师从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壁德。在哈佛学习、任教二十年,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自1919年起,其多次回国,先后任教于南开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并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起创办《学衡》杂志,以“论究学术,阐明真理”为宗旨,倡导“昌明国粹,融合新知”的人文思想。强调引进西学,应与传统文化相契合,必须适用中国之需要,被作为“现代保守主义”代表人物而载入史册。著述收录于《梅光迪文存》。


 宣城梅氏名人馆仙梅光迪介绍版块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字畹华、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现代杰出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宛陵梅氏延令(泰兴)支系十八世孙。《延令梅氏谱》载:“(本原公)本居宁国(宣城),於(明)永乐年间,值靖难兵起,避居延令西江。”出生京剧世家,8岁学艺,11岁登台,扮相端丽,唱腔圆润,台风雍容大方,被称为旦行的一代宗师;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发展了传统的京剧艺术,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精湛、绝伦的表演艺术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使中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新中国建立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


宣城梅氏名人馆内梅兰芳介绍版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