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时评】“疫”线躬身寻策 方能精准施策

02-24 09:43   安徽纪检监察网  

庚子鼠年伊始,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祖国大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中,全国上下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 赴一线、战火线、筑防线,形成了携手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已到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如何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确保施策精准化、防控精细化,交出疫情防控“大考”的最好答卷呢?

面对疫情,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人民群众正是这场斗争的主体力量,必须团结起来;群策群力才是最严密的疫情防线,必须构筑起来。

在这次危难之际的全民行动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战斗者;没有缓冲区,都是阻击区;没有休整期,均是关键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冲锋陷阵,做到关键时期站得出来、危急关头冲得上去、险要时刻豁得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深入“疫”线、掌握“疫”情,做到躬身寻策、精准施策。

“疫”线寻策,需要深入群众的真情实意。东汉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书解》中曾阐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就生活在这间房屋里;知道施政有缺失的人,就处在政策影响的民间生活中。当前严峻的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了一定距离,同时也使大家在心灵上贴得更近、精神上靠得更紧。疫情的每一天变化,防控的每一个措施,都与生活在村庄、小区里的千千万万百姓息息相关,到底防得是紧还是松、控得是严还是宽,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问问群众便知晓;到底怎么防才有效、什么土方法才管用,高手就在民间,问计于民便心中有数。通过“疫”线寻方、问策、纳谏,从而谋划出精准的抗疫方案,拿出精细的防控举措。因此,大灾大难带来的既是一场危机,也是党员干部真情深入群众、真诚寻求良策的一个契机。既然下沉,就要带着一颗诚心、一片真情,“四不两直”沉到一线,躬身下问,体察疫情,向群众寻求良方,向百姓讨教良策,倘若应付式地下去问问计,做做样子,走走形式,不仅难以问到群众好声音,更可能干扰基层防控,从而招来基层和群众反感,最后适得其反。

“疫”线寻策,需要组织群众的真才实学。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我们只要善于发动、善于组织,广大群众就是我们抗疫的坚强依靠。每一名党员干部既要责无旁贷地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的具体实践,又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综合能力;既要走到群众中间,又要和群众打成一片,更要运用好群众方法,从而千方百计动员好、组织好、发挥好群众力量。自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有的地方组织广大群众发挥智慧和力量,运用金点子、土办法、活素材、简装备,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防控工作,比如“村头喇叭响起来了”“顺口溜宣传开来了” “改装版宣传车绕起来了”“一封信送上门了”“叉路卡口隔起来了”“喷雾器用起来了”“农村轻骑队巡查起来了”“防控网格建立起来了”,这些“土办法”接地气、低成本,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有时遇到少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既需要运用通俗语言、村规民约、巧妙路径来宣传劝导,还需要依靠群众做通群众工作、通过群众发动群众力量,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群督群促的浓厚氛围。

“疫”线寻策,需要群众监督的真举实措。群众眼睛是雪亮的。防控措施执行到不到位,党员干部的作风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每个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力量,每个村庄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首道防线。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哨兵、个个都是战士”,防控前线“你守护生命、我守护安全”,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与家庭、与集体、与社会,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广大群众关注疫情的目光更加聚焦,了解真相的需求更加迫切,这就需要充分信任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让群众更加清醒地认识疫情,更加正确理性地看待疫情,既当好参与者、宣传者,又当好监督者、促进者。尤其是在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过程中,让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热线、短信、官网、微信等形式,无处不在地监督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户、到人,无时无刻地监督是否执行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推动实现“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的防控目标。长沙市开通24小时疫情防控检举举报电话,实行“五个当天”信访举报工作机制,既保障了群众监督权,又架设了防控“连心桥”,更增强了群众安全感。由此可见,我们在防控工作中,越重视、越尊重、越运用好群众监督,群众就会越敢说话、越敢监督,监督触角的延伸就会越广泛,群防群控的网络就越严密,从而以强力监督推动施策防控更加精准、更接地气、更有成效。(宣城市宣州区纪委监委  吴岳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