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史今读】以思患而豫防之

06-23 09:21   中国纪检监察报  

治病于初萌,防患于未然。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在中医看来,优秀的医生是在未发病时事先铲除病灶。同理,对于任何事情,防患于未然都是最经济有效的策略。

早在西周时期,《易经·既济》就提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告诫后人要总想着可能发生的祸害,预先做出防范。西汉的司马相如则认为,“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才是避免小灾酿成大祸的明智做法。否则,就难逃临渴掘井、江心补漏、患至呼天的命运。

防患于未然要增强预见性,“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迹象可循的。正所谓“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千里长堤,会因为小小的蚁穴而崩塌,百尺大的屋子可能因为烟囱冒出的火星而被烧毁。增强预见性,就要求我们通过个别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提前动手,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下好防范风险的先手棋。

防患于未然要提高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定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这种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被称为“灰犀牛”事件。提高底线思维,就要求我们在见到“灰犀牛”时就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提前布局,宁可把“灰犀牛”估计得严重一些,把防范“灰犀牛”准备得充分一些,当危险来临时就能镇定自若、沉着应对。

平时防患于未然,才能防大患于未至。律己修身如此,治国理政也如此。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常怀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是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法宝。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却在党的七大报告中一连列举了我们党可能遭遇的“17条困难”。毛泽东后来为之解释:“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

今年上半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正是需要抓紧时间补的短板、堵的漏洞、强的弱项,也是今后提高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能力的着力点。

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领域,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加上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等不利局面,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防患于未然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注重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既防“灰犀牛”,也防“黑天鹅”,把各种风险、隐患排查得更深入仔细一些,把应对措施、预备方案想得更有力有效一些,才能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有预案、处置快、能把控,牢牢把握住主动权。(曹溢)

相关阅读